八路军的营长,活下来大多是开国将军,为何有2人仅授大校?

未知 2024-04-23 145

八路军3大主力师115、120、129师共有36个主力营。

这36个营的首任营长,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,有11人牺牲,1人叛逃,1955年授衔时有24位营长健在,其中5人授予开国中将,17位被授予开国少将,仅有2人授开国大校。

这两位开国大校,一位出自120师,一位出自129师,没有评将的原因在哪?

训练中的八路军

一、三大主力师的营长授衔情况

八路军115师12个营长,授衔时出了3位中将、5位少将。

1人叛变投敌:688团2营营长王德荣。

3人牺牲:685团1营长刘德明,687团1营长郝世英,688团1营长刘国清。

3人授中将:685团2营长曾国华、3营长梁兴初,686团1营长张仁初。

5人授少将:686团2营长杨尚儒、3营长邓克明,687团2营长颜东山、3营长汪家道,688团3营长徐体山。

115师参加授衔的8位营长,出了3位中将,无愧八路军第一主力师。

八路军120师12位营长,授衔时出了7位少将、1位大校。

4人牺牲:716团1营长彭家诗、3营长王祥发,717团2营长陈文彬,718团2营长彭上坤,

7位授少将:715团1营长傅传作、2营长唐金龙,716团2营长陈仿仁,717团1营长陈外欧、3营长苏鳌,718团1营长刘昂、3营长徐国贤。

120师出了1位开国大校,就是359旅715团3营长陈刚。

129师的12位营长,授衔时出了2位中将、5人少将、1位大校。

4人牺牲:769团3营长赵崇德,772团1营长丁思林、2营长郭国言、3营长易良品;

1人授中将:769团2营长孔庆德(770团1营副营长滕海清,1955年授中将);

6人授少将:769团1营长吴荣正,770团1营长卜万科、2营长刘学文,771团1营长徐其海、2营长邹国厚、3营长吴宗先。

129师也出了1位开国大校,就是385旅770团3营长张德发。

开国大校陈刚

二、120师营长中的唯一大校

120师12位营长中唯一的大校,是715团3营长陈刚。

陈刚是湖北汉川人,汉川在授衔时出了几位开国少将,如万振西、刘清明以及抗战时期同在120师715团的2营长唐金龙。但是,汉川也出了一位因个人错误被低授大校的16军军长尹先炳。

陈刚成为120师唯一的开国大校,根源还是军功不够将军衔。

红军时期,陈刚在16岁参加红军,从一名战士逐步成长为副团长。

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以后,很多红军师长任八路军团长(如陈锡联、张才千),还有的任副团长(如王近山、汪乃贵)。红军团级、副团级干部职能担任营级干部,所以陈刚的起点并不低。

在抗战中期,同为715团的营长,傅传作、唐金龙一直战斗在120师,而陈刚则到了大青山骑兵支队成为一支偏师。抗战后期,又随359旅南下支队重回红二军团的根据地洪湖,转战江南敌后。

解放时期,陈刚转战鄂豫皖湘赣、桐柏、晋绥等地,职位升迁一直比较慢,解放中期任西野7纵参谋长。1949年5月,才是6军18师师长,而这个18师也是从运城军分区部队刚刚改编而来。

一野6军3个师,其余两个主力师的师长和政委,如16师吴宗先、关盛志和17师程悦长、黄振棠,1955年授衔时都是少将,18师的师长陈刚、政委肖头生、参谋长江子炎都是大校军衔。

开国少将卜万科

三、129师留守部队770团3位营长

和120师营长大校陈刚相比,129师的张德发则有点委屈。

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就数129师最能打,不用说769团、771团和772团战功赫赫,即便是留守陕甘宁边区的770团,3位营长也出了1位少将卜万科,1位病逝张学文,剩下1位张德发授大校。

770团1营营长卜万科,红军时期战斗8年从战士升任团长。抗战时期,再次奋战8年从营长升任团长。解放初期,参加了中原突围并率领13旅37团突破秦岭防线,历时3个多月胜利到达延安。

解放后期,卜万科任汝南军分区副司令员、信阳军分区司令员,主要任务是剿匪。和120师的成钢相比,卜万科的战功稍好一些,所以在1955年授衔时评级。比陈刚略高一级,授开国少将

770团2营营长刘学文,1942年病逝。继任营长郭应春,1955年授大校。

770团3营营长张德发,如果单论军功应该说是770团最高的一位,完全具备授少将条件。

因为张德发抗战后期和解放时期的发展平台比较好,像770团1营副营长滕海清,如果一直在陕北最多也是大校,但是1938年南下新四军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平台,建国以后成为开国中将。

张德发的发展条件,比开国中将滕海清更好,但是副营长滕海清抓住了机会,一步一个脚印稳健前行,最终逆袭成为开国中将。遗憾的是,张德发几次在发展顺利的时候犯了错,导致了急刹车。

开国中将张才千

四、屡屡犯错降职的开国大校张德发

张德发是河南新县人,长相强悍性格粗犷,人称“土老汉”。

抗战时期,张德发作为770团3营营长,起点不低。像开国少将李德生不过是769团一名排长,肖永银是129师随营学校的连长。即便按照三大主力师36位营长的平均水平,至少也是开国少将。

但是,张德发的短板不在文化水平低,而是经历了长期战争历练依然没有长进。

红军时期,张德发已经是独立师的师长。全面抗战时期,原定769团留守,可是突然改成了770团,让张德发等人从云端掉进了地上。由于是留守部队,所以一直到抗战后期,张德发才是一个副团长。

抗战胜利后,老上级张才千南下中原,而张德发则去了东北。

在东北这个崭新的平台上,张德发有了大展宏图的空间,很快升任旅长。

1947年8月,东北民主自治联军在内蒙古赤峰成立了第8纵队,下辖3个师的军政主官分别是22师师长吴烈、政委陈仁麒,23师师长张德发、政委曹德连,24师师长丁盛、政委韦祖珍。

这6个人建国后除陈仁麟授中将、张德发授大校,其余4人都是少将。

“土老汉”张德发最终与开国将军失之交臂,原因还在于两次降职:

第一次是1948年3月的东北整军,8纵23师首当其冲,师长张德发因为纵容家属做烟土生意被降职,后来张晓冰任师长,23师改为45军134师,在平津、衡宝、广西战役打出了名堂。

南下后,张德发被林总任命为湖北公安总队长,但是在建国初期的运动中,张德发再次被揪了出来。事件平息以后,被调往新疆建设兵团,出任管理处的副处长。1955年,授予大校军衔。

【深耕战争史,弘扬正能量,欢迎投稿,私信必复】


参考资料
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广州瑞锦堂健康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|广州市白云区鹤龙街鹤龙一路68号B906室 粤ICP备2024191606号-1 广州南方助孕中心网站地图